常温奶酪作为行业新的增长点,业绩连续两年下降的妙可蓝多能否在常温奶酪上迎来新变局?
文 | 何乐
(资料图)
来源 | 经理人融媒体中心
提起我国奶酪行业的发展,从初期萌芽到高速发展,从低温奶酪竞争再到常温奶酪的角逐,妙可蓝多作为行业中的头部企业,在巨头乳企蒙牛的赋能下,其发展也经历了快速增长到增速放缓阶段。
作为A股中以奶酪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妙可蓝多近两年来的发展并不理想。2023年上半年,妙可蓝多营收净利双双下降,扣非净利润仅有不到300万元,同比下降幅度超90%。
在高毛利、高成长的行业趋势下,奶酪市场行业竞争加剧,伊利、光明、三元股份等企业纷纷入局。而妙可蓝多从2022年开始,公司业绩“急刹车”,业绩增速创了2018年以来的新低。常温奶酪作为行业新的增长点,业绩连续两年下降的妙可蓝多能否在常温奶酪上迎来新变局?
奶酪业务增长显疲态,营收净利双降
2023年上半年, 妙可蓝多(600882.SH)的业绩并不理想。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妙可蓝多实现营业收入20.66亿元,同比下降20.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56.71万元,同比下降78.36%,扣非净利润仅有275.72万元,同比下降97.62%。
其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659.87万元,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项目为2006.16万元,加上减免的所得税影响额917.52万元等其他项目金额,当期非经常性损益金额合计为2580.98万元,这对妙可蓝多的利润产生了较大影响。
针对上半年的经营情况,妙可蓝多解释,“2023 年上半年,国内消费需求呈现复苏趋势,但整体复苏速度依然较慢。公司积极推进各项应对举措,第二季度营业收入环比第一季度呈现改善迹象,但受宏观环境影响,公司奶酪业务收入和整体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另外,在奶酪业务收入下降的同时,主要原材料成本较去年同期上升(包括人民币汇率贬值对进口成本的影响),导致奶酪业务毛利率出现下降,“叠加本期锁汇收益减少以及利息净支出较去年同期增加,导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下降。”
分季度来看,2023年Q1和Q2,妙可蓝多营业收入分别为10.23亿元、10.4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0.47%、20.24%。虽然Q2的营收环比有所改善,但是Q2净利润却从Q1的2420.23万元环比下降81.97%至436.47万元,而且,Q2扣非净利润亏损311.15万元。
从产品来看,贡献了公司业务80%左右的奶酪业务,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6.4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0.42亿元减少了19.45%。贸易产品和液态奶的业务收入同样出现了下滑,为2.52亿元、1.63亿元,同比下降31.01%、10.22%。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妙可蓝多三大产品都出现了毛利率的下降,其中贸易产品的毛利率下降幅度最大,从去年同期的5.98%下降至-1.42%,这相当于在赔钱赚吆喝。奶酪和液态奶的毛利率分别为40.57%、8.47%,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25个百分点、3.74个百分点。
具体看奶酪板块的业务,2023年上半年,以奶酪棒为代表的即食营养系列产品和家庭餐桌系列产品的毛利率最高,对公司利润贡献最高,分别为52.23%、30.48%,但二者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4.20%、38.69%。对此,妙可蓝多解释主要是受到消费复苏较慢等外部环境影响较为明显。而奶酪棒的降温,不仅让妙可蓝多的营收和利润出现下降,还影响了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
不过,毛利率只有13.38%的餐饮工业系列的业务同比却增长了16.41%,妙可蓝多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凭借公司供应链优势。妙可蓝多创始人兼CEO柴琇此前公开表示,受儿童零食成长周期限制、产品创新、迭代引领不足等原因,奶酪棒增速放缓。妙可蓝多会从儿童零食到成人休闲、餐饮场景跨越,从休闲零食发展到to B的餐饮工业以及to C的家庭餐桌。
高速增长期已过,行业竞争加剧
中国奶酪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萌芽,但初期发展较为缓慢。2010年前后,在乳品消费提速的大背景下,国内奶酪消费开始呈现增长态势。2018,中国奶酪行业市场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据Euromonitor,中国奶酪市场2008-2022年CAGR为24. 4%。2022年我国奶酪零售端市场规模为142.9亿元,同比增长9.0%,可见增速已经开始放缓。
浦银国际在近期研报中也提到,中国奶酪行业过去十余年的高速成长主要得益于奶酪棒这一大单品在消费者中的快速普及,目前这一增长红利很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中国奶酪行业的市场需求可能正经历结构性挑战。
“1个奶酪棒相当于喝6-8杯同等重量的牛奶”,市场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但是奶酪棒的营业成分是否如此之高,还有待考证。但是奶酪中钙、蛋白质的含量等营养成分相对较高,是不容质疑的。随着乳制品供给日渐丰富、人们的消费升级,消费习惯也从“喝奶”演进到“吃奶”。因此,这也使得除牛奶外,奶酪棒成为了众多家长给儿童补钙的首选产品。
2018年,妙可蓝多推出第一代奶酪棒,通过联名营销和广泛渠道铺设,让妙可蓝多声名大噪(事实上,妙可蓝多是通过广告营销提升知名度的,关于其早期的巨额营销费用,在去年9月的《上半年业绩增速“急刹车”,妙可蓝多还能走多远?》中曾有描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对奶酪的认知。而2018年,也是奶酪行业市场的快速增长期。
妙可蓝多的前身为广泽乳业,2016年注入上市公司,2019年更名为妙可蓝多。2020年1月,妙可蓝多开始引入战略投资者内蒙蒙牛。截至2023年6月末,内蒙蒙牛持有妙可蓝多股权比例35.16%,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除了蒙牛乳业(02319.HK)外,高成长、高毛利的奶酪棒细分市场吸引了大量参与者进入,伊利股份(600887.SH)、光明乳业(600597.SH)、三元股份(600429.SH)、熊猫乳品(300898.SZ)等乳企均已经纷纷布局奶酪行业,加上百吉福、安佳等海外奶酪品牌,目前奶酪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除了各大品牌的竞争外,在奶酪的细分领域,常温奶酪成为了行业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了各大品牌“兵家必争之地”。据光大证券研究指出,“2009 年常温酸奶莫斯利安推出后,酸奶整体市场增速快速提升,到 2013/2014年蒙牛&伊利推出各自的常温酸奶品牌后,行业增速迈上新的台阶。类似的,我们可以预测,常温奶酪棒等常温奶酪产品上市之后,奶酪行业增速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因此,光大证券预测,未来常温奶酪零食市场零售额至少为低温奶酪棒市场规模的1.5倍。
目前市场上主要以低温奶酪为主,而常温奶酪受制于生产工艺等的条件限制,常温奶酪并不普及,而由于常温奶酪可以不受冷链运输体系的限制,在运输与存储上具备优势,终端能够触达到三四线甚至四五线市场,在低温奶酪已经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后,常温奶酪成为了行业竞争的新市场。
不过,在2021年9月,妙可蓝多就推出了常温奶酪棒,但从2022年-2023年H1的奶酪板块业绩来看,常温奶酪棒并没有给妙可蓝多的业绩带来较大的变化,反而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消费疲软的影响,公司的营收、净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常温奶酪的布局上,除了妙可蓝多外,蒙牛、君乐宝等企业也已经推出了常温奶酪棒。但是目前市场上常温奶酪并不普及,未来谁能占领常温奶酪更高的市场份额,还是未知数。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主营业务,妙可蓝多在理财上尤为关注。在今年4月的一篇文章《下半年主营业务亏损,妙可蓝多开始热衷“钱生钱”》分析中,妙可蓝多不仅出现了募投项目延期,将募集资金用于理财的情况,同时,公司增加了大额的短期借款。
截至2023年H1,妙可蓝多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8.98亿元,货币资金为9.90亿元,可见其手上的现金十分充裕,但是同期内,公司短期借款同样高企,为11.95亿元。那为何手握大量现金还要借款呢?需要关注的是,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和有息负债的利息支出,一增一减之下,2022年妙可蓝多的存款利息收入抵消了借款的利息支出,当期财务费用为-2011.04万元,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利润。
不过,今年上半年,由于偿还了银行借款,货币资金同比减少27.11%,导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妙可蓝多的财务费用从去年同期的-2965.59万元增长至627.91万元。
虽然利用存款借款之间的“利息差”和理财增加了收入,但是该方法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如今,妙可蓝多还需要在主营业务上多发力,扭转业绩下滑的局势,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赢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