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地理 情境教学法
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由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创造性地实施教学。这样才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一、运用语言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相关资料图)
在教学中,语言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以语言描绘与其它直观手段结合运用,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实践证明,无论何种途径创设情境都必须与教学语言相结合,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可能创设教学情境。单纯靠直观的实物、具体的模型、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学习活动等形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而没有教师的语言贯穿其中,是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积极的情感作用促进学习活动的,因此说语言情境是创设情境教学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运用通俗易懂的描述、亲切简洁的讲解、生动形象的比喻、幽默风趣的笑话、抑扬顿挫的朗读、饱含激情的感情抒发等话语创设语言情境,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调动课堂气氛,实现以情动情的教育效果,使师生感情达到共鸣的境地,达到教育心理学上所说的情感的感染性,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的情感在教师情感的正确引导下,逐渐形成清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因为语言情境的随机性比较强,善于捕捉,易于灵活运用,所以有时语言情境还具有其它的情境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例如,在讲我国人口数量过多时,有的学生讲:“人多那就拉出去杀掉一些呗!”;“成立一个敢死队,去侵略别的国家,让他们在战争中死去,不就减少人口了吗?”。面对学生这些可怕的想法,老师给学生讲了日本人血洗辽宁旅顺的惨无人道的罪恶行径,在老师沉痛的语调中,全班学生沉默了,陷入到沉思中……。这个语言情境是一个“突发事件”,从中却可以使学生受到启发,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用常见的实物展示创设教学情境
实物演示创设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上课时展示学生教师等到旅游时带回的哈达、藏袍等旅游纪念品,并用PPT打出珠穆朗玛峰的画面作为背景。教师在课前设置一个和青藏地区相关的氛围使学生能够被激发出对青藏地区的丰富的联想,进而对教师接下来的授课内容引起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教师可以请上两名学生表演,假设一个学生是到旅游的游客,而另一名学生扮演当地的藏民,“藏民”亲自把哈达献给“游客”同时用藏语说出祝福的话;或者让班上学过舞蹈的学生穿着藏袍跳一段藏族舞蹈。这些都会引起学生对青藏地区极大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建构教学情境
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不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建构特定的教学情境地,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理念的建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内容时,我首先用一段视频材料展示“雨、雪、雹”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形式,使学生从直观的观察中得出降水的概念。在这种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不自觉地积极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在教学降水的几种主要形式时,我用Flas再现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自然的去体会,然后再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情景描述出来。而在教学降水量的测量时,我请班上的同学配合,事先用DV拍摄了降水量测量的全过程,并配以音乐和解说词。当学生看到自己班学生参与拍摄的图像时,班内顿时一阵骚动。在长达成十几分钟的询问、讨论与争辩中,教师虽然没着一词,却让学生学到了许多许多。
四、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创设教学情境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旧知是通过它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三个特性来具体影响有意义学习的行程和效果的.这里的可利用性,是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用来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没有这种旧知识,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就失去了基本的落脚点。比如在讲解西双版纳时,当讲到它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时,具体分析它的气候特征,为什么会出现旱雨两季?可能对于学生来讲已经是七年级的知识比较模糊了,在此时你把七月份和一月份此地盛行的两种风向(分别是7月西南季风和1月东北季风)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很明显一个是从海洋吹过来的,形成雨季;一个是从陆地吹过来的,形成旱季。教学目的的达成是很轻松的。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知识的迁移,借助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有联系意义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方式虽然很传统,但很实用,效果也很好.
总之,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地理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地理情境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使智力和地理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彩的情境能使学生容易收到情感的震动,自身体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多方面的培养糅合在一起,可以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才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刘绍兰.初中地理教学点滴[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喻金水.对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 情境教学法 误区
随着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使得学生由过去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趋势。其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情境式教学是如今初中地理课堂上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得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之下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地理课堂中常见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工具也开始更新换代了。如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工具越来越频繁地走进了地理课堂。在使用多媒体工具之前,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只能借助于地图、挂图、模型等来辅助教学,这些教学工具在很多时候无法满足地理学科动态化的需要。而多媒体工具的引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多媒体工具的帮助下,我们可以为学生模拟出很多生动的教学情境。例如,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直观地模拟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及自转的情境,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工具直观地感受日食、月食的形成,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地震、火山喷发等地壳运动的情境和具体产生过程,等等。通过多媒体工具,我们可以把一些文字化的知识转化为声像动画等为一体的形式,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受到强烈的刺激。而在这种强烈的刺激之下,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学习。
2.利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最主要的工具。在课堂上,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语言,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并且对教学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懂得充分利用语言的艺术,采取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水循环”的知识时,就开口朗诵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而紧接着,学生就自然地接出了下一句:“奔流到海不复还……”就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来。这时候我问道:“为什么说黄河的水是从天上来的呢?黄河的水流到海里以后是不是真的不复还了呢?”这样的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兴趣盎然的讨论。就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学习水循环的情境之中。
3.利用提问创设教学情境
提问环节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问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集中听课的注意力,使得教学效率获得一定的提升。我们在地理课堂上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学习情境。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非洲的气候类型”时,就给学生提了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非洲的气候呈现出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的特点?为什么与它同纬度同样地跨南北半球的南美洲却没有呈现出这样的气候分布特点呢?问题一提出,学生开始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在思考探讨中,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学习的情境。
二、情境教学模式中常见的误区
1.情境的创设多出现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
在地理课堂上,很多教师往往把创设教学情境用作课前的导入部分,这样,就使得情境的功能仅仅局限在引入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在导入部分结束以后,很多教师的教学活动又重新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继续按照教材上的知识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情境教学没有把情境的创设同整个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在接下来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里无法在情境的刺激之下进行主动的学习,这样就丧失了情境教学模式的精华。
2.情境教学流于形式
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之下,大力推进情境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趋势。为了迎合这一趋势,很多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经常性地使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然而,很多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情境教学的形式上,而不注重其实效性,导致情境教学华而不实。例如,一位老师上公开课“东南亚”,为了突出教学的情境化,这位老师就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只需要简单地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就能够获取答案,而无需兴师动众地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采用这种不必要的形式,不但无法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降低教学的效率。
3.情境教学只在公开课中使用
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少会用到情境教学法,只是在进行公开课、示范课时才会采用情境教学法。用不用情境教学法并不是由上课的场合决定的,它应由具体的教学内容决定。有些日常课如果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而有些公开课则不适宜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如果只是单纯地希望借助于公开课来宣扬自己先进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十分不务实的做法,这样也会影响到情境教学模式优势的发挥。
总之,情境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点,但是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尽量避免情境教学的误区,要努力从情境教学模式入手,达到新课改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述明.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置[J].广西教育,2008,(14).
[2]李臻.初中地理情景教学案例设计[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8,(Z6).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地理教学;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强调学习更重要的在于新旧知识的冲突与所引发的结构重组。从现代认知结构层面出发,学习过程并不是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新旧知识以及相关经验之间的作用,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一、有效地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的、恰当的教学情境设置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地理实况类情境
教学中播放一些时事录像、新闻报道、地球探秘等地理实况内容,以展示现实生活中身边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此时,教师指出该情境主要解决什么地理问题,即指出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思考的问题,并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浏览课本,把有组织的信息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兴趣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因为学的是身边的知识,知识可以指导实践,学的就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知识的建构过程迅速发展。
2.地理社会生活实践类情境
地理教学应该走向自然,走向充满生机的人类社会,形成开放的课程资源体系,这才是地理教学的希望所在。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生活经验的重要性,及时对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实施分析,贴近生活实际。如天气与生活、工农业的分布原理、环境问题的解决等都是极好的实践类情境教学内容。
3.案例类情境
案例是近几年新教材编写中一大亮点,也是地理教学活力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案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设问情境,极易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4.创设问题类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些科学性、实用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学习“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时,设问“假如地球不自转,会产生昼夜更替吗”;学习“大气水平运动”时,设问“风是怎样运动的”;“假如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有无四季更替与五带的划分”等等。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常以讨论、辩论等形式出现,是地理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形成原有知识与学习知识的碰撞,进而建构新的结识结构。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构建情境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需要其自身具有创造力,自己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主教育气氛中,不断激发个体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一种学习模式。所以从培养学生自主构建情景学习能力方面,我们探讨出了几点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期间,教师首先要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然后参照相应的教学目标对问题进行合理设置。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学目标完成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目标。
其次,还可采用激趣性原则。增添问题的趣味性,引发其求知欲。例如,在讲西北气候的时候,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新疆的葡萄干非常好吃?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引出新课主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类情境的设置,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问题的创设要有真实性、科学性;问题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问题的创设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2.设置课堂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开展辩论活动。例如:人口增长越快越好还是越慢越好?在地理阅读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营造了学生主体意识的情趣氛围,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辩论活动给学生一个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的空间与平台,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2)通过社会实践构造有效教学。地理范围可以大到全世界、全中国,也可以小到街道、社区。如“降水量的测量”可让学生观察水文站的测量仪器,自主研究测量方法,或自己探讨研究一些简单的降水测量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与生活,学会用知识去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情境教学 教学策略
在地理情境教学法中,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是一个关键环节,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地理学习应该认识生活情境,面向现实,使直接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支撑,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笔者结合自己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做法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多种途径。
一、基于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创设情境
地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境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再应用[1]。地理问题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地理,因此要尽可能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生活化的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用地理的眼光观察生活,用地理的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现象非常熟悉,自身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通过从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消除对地理的陌生感,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热力环流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大家都对暖气和空调比较熟悉,但是为什么它们安装的位置不一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暖气空调,但是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经过教师的引导,再加上自身的生活经验,他们会更愿意将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与这一问题相联系,让书本上单一的知识有“依靠”。这样的教学情境从生活中而来,同时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很好地体现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二、利用故事和图像、音乐创设情境
地理学科中蕴藏丰富的地理景观和地理故事。景观和故事与替他实体刺激物相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积累的图片或从形式多样的媒体中搜集到的图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一张或某些图片作为教学切入点,也可以把较多的图片组合起来通过PPT、视频切片等做成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地理景观。地理故事有很多,可以通过搜集得到的故事,例如新闻中涉及的地理现象、地理趣闻;电影、视频中的地理故事。音乐是一种语言,是一种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易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加入音乐的成分,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营造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实现情感目标。
三、地理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是指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角色,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当事人的身份发表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并运用各方面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选择角色扮演出现的时间和角色扮演的实施方式。
乌申斯基曾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角色扮演正是集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于一体,克服“填鸭式”教学的弊病,给予学生自主性和表达的权利。地理教师在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因素,一方面,由于学生有限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会影响到对角色的理解,因此角色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身份。另外,学生根据所扮演的角色表达的那些看法、观点、意见和建议等受到其所扮演角色本身的限制。此外,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这次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互助关系,给予学生理解与尊重。同时,学生也要尊重和信赖教师,才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利用网络新媒体创设情境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情境创设提供新型的表现手段,丰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其提供的资料可以多种方式、多维度地呈现教学内容。由于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相对较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时,利用pace Engine(太空引擎)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模拟探索无数个星球,在三维空间中探索宇宙的免费太空模拟程序,从不同角度查看太阳系的各行星方位,从地球到非常遥远的星系,真实地还原宇宙的情景,使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宇宙中各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感和宇宙观念,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基于社会实践的情境创设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做中学”,走出教室到自然环境中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可设计和实施实地观察、观测、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地理教学中社会实践的情境创设,需要教师设计契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需要,符合学生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动口、动手、动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在讲解有关“宇宙”“地球”等空间概念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展览馆、天文台等一系列场所,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又如,教师强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调查、统计分析,了解所在地方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现状,使学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学生通过自己理解、建构,获得真实有用的地理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2]。
总之,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现实意义,这种教学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莹.初中化学“探究点”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关键字】中学地理 教学情境 本质 特点 设计方法
近年来,随着课堂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是课堂教育过程和手段创新的必然趋向。地理教师为了改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有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开始摸索和寻找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使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以提高中学地理的教学效果。
一、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的本质和特点
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的本质,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把教材上的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从学生已经熟悉并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在探索中学习的教学情境。利用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经历地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感觉自己像地理学家一样去探索未知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通过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的这个本质来看,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有几个特点:①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堂,爱上学习地理;②可以加强地理知识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的无所不在,并很好地把地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增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③学生在亲身经历了地理活动过程后,可以对地理知识有进一步的深入理解,而且会有较为深刻的印象,不至于学过就忘。从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的这些特点可以看出,情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对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知识构建的过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离不开知识本身所依赖的生活环境,因此,地理教学不能离开具体的教学情境的设计。
二、中学地理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
1.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地一半”,当学生对地理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的时候就等于是走上了成功学好地理的道路,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探求地理知识。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把学习地理当成是一种乐趣,从而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中学生正处于对各种游戏充满兴趣的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中学生天生好动、爱表现自己的特性,在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有了程度上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并掌握知识,加深各个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2.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是鼓舞学生积极学习的最大动力。地理课程的新标准也指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后才可能对生活有所帮助,学生才有可能自愿主动的去进行探索和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吧教学情境生活化,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地理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是贴近生活的,明白学好地理可以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加以有效的运用,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与地理相关的问题和困难。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可以明显提高地理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从身边的各种事物中发现地理知识的存在并加以探究学习,感受地理中的生活,生活中的地理,充分了解到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信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进行实践活动,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教材中本就编排好的地理知识,还有可能得出更多更大的地理发现。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该要尽可能多的在适当的时机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进行地理活动和地理操作,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观察、探究,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操作中学习地理知识,体验成功地滋味和喜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关乎中学地理科目教学效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创新改革任务之一。但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端正教育工作者的心态,广泛采纳各种建议和意见,在不断地细心、稳妥、渐进的过程中,摸索出一条科学的道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内在培养,争取与学生之间达成互动、互助的良性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娟.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张新玲.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3.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实践,要求现代教师需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经验的同时,改变那种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改变学生单纯地关门学地理的局面,开创更多新型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着眼于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取信息,并通过讨论、请教、模拟等多种途径来学习与生成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这种优势得到老师、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但,怎样根据学科的特点、不同知识的特点、所处社会环境的特点、校情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来设计经济高效的情境,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如果不顾上述特点而“邯郸学步、削足适履”,最后劳而无功,误学生。
当前,有很多中学地理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来营造出一个虚拟的地理环境,让学生在这种虚拟的地理环境中去感知各种地理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这种方法在帮助教师和学生顺利完成教与学的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毕竟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支撑,目前许多农村中学连专职地理教师还没有配齐,何况这种需要投资几万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呢!
关于目前我国当前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现状,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上海华东师大来自全国不同农村地区的大学生,一共40人。调查内容如下。
调查的结果表明40人中,有10人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重点中学,5人来自普通中学,10人来自农村普通中学;9人来自中部或西部农村重点中学,6人来自普通中学。其中,东部重点中学已经普及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而普通中学多媒体的普及率不到30%,即使发达如江苏,许多农村中学还没有专职的地理教师。调查还反映出多数农村中学地理教学还是那种“教堂灌输式”,基本上没有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甚至很多地理课就是固定的三步骤:一,看书;二,练习;三,讲练习。很多学生渴望地理学习能学得“有滋味”,能让他们从语、数、外的纸堆中、题海中解放出来,可盼来的还是苦涩。无论东部的,还是西部的农村学生都表达了融合到社会生活、 自然环境中学习强烈愿望。
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学仍然停留在“教考试知识、养考试能力”这样的层次上。虽然大多数的课堂改变了以前的“一言堂”、“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的活动时间多了,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但存在这样的显著特点:学生更自主的按照考试的来训练自己,而不是像花、草、树木一样,能自如的选择吸收,消化成长,甚至可以变异创新。当前的课堂远没有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让学生自主的快乐学习的终极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的教学情境设计也就局促守旧,难以创新了。因此回归生活,挖掘生活情境来丰富自己的地理教学,尤其对设备较为简陋、经费相对紧张的农村中学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效益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个案分析
1、教学内容:流水侵蚀与沉积
2、课前准备:自学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流水侵蚀与沉积演示实验”,并且预测你所看到的现象,将这种可能出现的现象画下来。
这一部分的内容不难,通常的教学设计是教师设问:“大家见过流水在地表流动造成的地表侵蚀和沉积吗?哪位同学给大家描绘一下?”或者教师展示一幅流水侵蚀或沉积形成的地貌景观图,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展开教学。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流水的这种作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或印象,所以这种方法难以调动所有学生的兴趣和感官。
我们设想,一个班一定有一些同学关注过这种现象,对此产生过丝丝屡屡的疑问,这就是“火种”,我们应加以适当的扇风,帮助他们燃起熊熊的大火。所以,我们以这些学生为核心,分成自主探究的学习小组(6个左右),由学生结合已有的认识学习课本,设计实验来研究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的规律。这种方法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各展所长,在小组活动中自由思考、讨论,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
经过各个小组的交流讨论,我们形成了如下的具体活动设计。
3、课堂活动过程
(1)选择一个约1.5米高的坡地,再将坡脚地区,围成一个5平方米左右大小的圈。
(2)把坡地半边用草障护起来。
(3)等待中等以上降雨的到来,或人为的制造流水对坡面的侵蚀,以及流水形成的泥沙沉积。
(4)学生观察比较有草障与没有草障的坡面侵蚀的不同强弱过程以及泥沙沉积在坡脚、坡前等不同地区形成的流纹、沉积物的颗粒大小。
(5)改变坡面的坡度和坡面土壤的紧实度,再观察上述现象。
(6)当坡脚沉积物达到一定厚度时,观察流水运动的速度。
(7)疆圈状拦截物扒开一个小口子,观察当口子被堵起来后拦截堤坝被冲溃的现象。
(8)学生按原来的小组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并且讨论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新修改自己的演示实验计划。
(9)课堂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老师进行点拨与评价。
(10)教师给出典型事例由学生讨论解决。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成因,提出你的治理措施?”
兴趣、士气、斗志都被激发出来,观察到的现象是如此的真实,这时候乘热打铁,解决上述问题比在课堂上设问、讨论、练习,学生更容易接受,思路更开阔,描述得更准确。原来形象感觉作用到理论逻辑上会产生前所未有的美丽。这时候,老师的提问还需要点人来回答吗?这时候的学生惟恐没有表现的机会。想这样的一个实验学习过程对农村中学来说,更具有可行性。
4、效果简析
“挖掘生活情境”地理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由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在现实世界中感知地理概念、原理的教学环境。学生通过对现象的感知、记录、归纳、总结,使其学习过程由原来的被动过程变为主动过程。学习中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各种感知方式,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无限的活力也使课堂更为活跃、使教与学更富有激情与热情。据统计,在做完实验后的课堂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达95%,作业上缴为100%。还有不少学生意犹未尽地找来一些课外书研究。
“挖掘生活情境”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课堂地理教学任务。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教高层次。学生不仅要能够掌握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更要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对概念理解更透,解答问题更全面。如对“流水侵蚀与沉积地貌示意图”,要区分出山麓冲积扇、冲击平原、河口三角洲的分布和形状,实验教学班同学的课堂思维较更活跃,表达更准确,速度更快。
“挖掘生活情境”教学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发挥
青少年学生最具优势的“视觉”、“动觉”学习方式,也将改变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调动起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改变其学习的目的和心理,即将其学习地理知识作为一种兴趣逐渐转化为学习地理知识作为一种需要,这种教学也充分培养了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象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科学精神的培养,形成地理环境伦理观念,并促进其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互相帮助、讨论,既融洽了同学关系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三、策略思考
格式塔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感知不是对事物现象的被动复制,而是一种主动发现和构建事物的动力结构特征的创造性活动,具有思维的一切特征。感知的过程就是形成概念,捕捉普遍性本质的过程。
1 教师要树立大地理教育观和学生主体观。
作为新时代的地理教师,一定要有大地理教育观,跳出狭隘的课堂教学观。当代地理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地理知识和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地理的能力和思维品质。如人地和谐观、可持续发展观、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的思想,清洁生产、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等。只有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观,才能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看待师生双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角色。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管理者、传授者,学生是学习者、接受者。学什么、怎么学,学生是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的。现代社会给每个认得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道路,再也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时代,现代社会,善于合作、交流,富有冒险精神都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教师不应也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书本知识的接受体,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夯市基础,有利于发挥自己特长的,培养自己的特长。
2 挖掘生活情境要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人类的知识在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据测算,互联网上的数字化信息每12个月就会翻一番。传统的学习方式,无论怎样也赶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所以,不如“授之以渔”,即更重视学生的“学力”,而不仅仅是“学历”的培养。学生的时间有限,地理教师必须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多种智能发展的,有关地理学骨干知识的生活元素展开研究,如农村集镇功能区的布局、新型村镇的规划研究,农村秸杆多用途利用研究等。
这种生活中提炼出动研究学习有可能跨越不同学科,但这种课程,使学生从“以书本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中心”向“问题中心”转变。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质疑、乐于表达的良好品质,从而完成创造力的养成。
3 因人置宜,合作共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地理概念 教学情境 创设
The geography concept teaching situation establishment
Mou Dan
Abstract: The geography concept teaching needs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situation to establish,must establish the positive driving teaching atmosphere,must rest on the geography concept teaching situation the establishment principle,forms the concept teaching situation establishment system.The question situation establishment is establishes the strategy the essence.Must strengthen the geography concept teaching situation interactive.
Keywords: Geography concept Teaching situation Establishment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104-02
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情境化加工,其目的是创设出积极主动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地理概念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注重创设出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并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到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与心理情境的共鸣和最佳融合。
1.地理概念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
传统教学中情境的呈现有以下几个特点:在呈现前有明确的问题引导,暗示情境将起的作用;情境的结果往往具有验证性;情境呈现的过程很容易控制,学生的思维不易扩散。很显然这样的情境呈现不能构成诱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问题情境。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地理概念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要让学生有问题可问。
2.地理概念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学生学习地理概念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有三个:为什么要引入概念?概念是什么?概念怎么用?从这些问题出发,依据地理概念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形成概念教学情境创设体系,以使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地理概念教学情境的创设体系如下:
概念教学阶段创设策略创设要求创设目标
引入概念阶段影视情境热点情境实验情境乡土情境现场情境文献情境新奇性、趣味性
让学生在好奇中质疑明白为何要引入概念
建立概念阶段讨论情境研究性、过程性合作性 让学生在研究探讨问题过程中明白概念是什么
应用概念阶段热点情境乡土情境现场情境时地性、生活性层次性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明白概念该怎么用
2.1 影视情境。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动用于教学中,既推动教学手段的更新,而且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投影、录像、微机的演示,扩大和改变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视听效果。再现场景与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地理概念,陶冶性情,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尤其是计算机程序教学,可将教师的思维过程用计算机的画面和文字体现出来并形成教学软件。通过剪辑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及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各种地理概念情境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较深刻的地理事像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地理概念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地理知识的质量。
2.2 热点情境。
随着国际局势的激烈变化和我国与世界接轨后的密切联系,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广大学生也越来越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着祖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地理概念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时事热点地理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另外,此处热点更应包括各级各类涉及重要地理概念的命题热点,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更应重视该方面情境的创设。
如我国有关“嫦娥奔月”计划实施近几年都将是地理热点内容,其涉及的地理概念非常之多,可引用的图文材料相当多。如“来自中国国防科工局的消息称,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实现了预期目标,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运用该材料可复习区时、北京时间、天体系统等概念。运用“嫦娥一号”卫星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结果图可复习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概念。
2.3 实验情境。
通过实验演示,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并学会探求知识、设计实验的方法。
如“水体富营养化”教学。通过对含磷洗衣粉、无磷洗衣粉在清水的溶液中,观察“水葫芦”的生长繁殖过程来判断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目的。
2.4 乡土情境。
实际生活是学生最了解也最感兴趣的,丰富的乡土地理素材是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创设乡土生活情境,既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出示一组太湖山(系台州市著名的旅游疗养地,位于黄岩、永嘉、乐清交界处,为金清港水系的源头,附近有三座水库)的照片及等高线地形图来学习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盆地等一系列地形相关概念和水文相关概念。
2.5 现场情境。
不少地理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让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生产场景中学习知识。带领学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达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理解的目的。
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樟树、山茶树、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等比较,了解到前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圆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的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但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2.6 讨论情境。
讨论情境的创设就是让不同品质的思维进行碰撞,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并归纳出最佳答案的思维过程。可实行加分机制让只听不说的害羞学生和习惯较差不参与的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具体操作如下:根据每次讨论情况,纪律良好、组员参与热情高、学习任务完成较好的小组给予加分。一周以后,累计总分排前两名的被评为优胜小组,对最后一名则送上“要努力”的牌子以示鼓励。为了集体荣誉,内向者也许就会使劲地给自己鼓励,其他成员也会热情地鼓励和帮助,大家携手共进。在个人奖项上,可设置“发言最优奖”和“最大进步奖”,有组员获个人奖励的,小组再加分。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生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大家取长补短,促进个性朝着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
2.7 文献情境。
古典文献中的一些诗词歌赋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有些为学生耳熟能详,若教学中加以引用则能营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境。如“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雨滴梧桐秋夜长;清风细雨湿梅花。――不同时节的锋面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物循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相”等概念就很诗意地呈现眼前。
3.问题情境创设是创设策略的本质
问题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阀门”,上述种种创设策略最终归结到问题的创设上来。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创设问题情境宜围绕教学目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且难度适中。
引入概念阶段的问题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讲水循环概念时可设问:唐代大诗人李白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科学观点来看对不对的呢?问题一提出,学生觉得惊奇有趣,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自然对“水循环”产生浓厚的兴趣。
建立概念阶段的问题情境引发思考,把思维推向纵深。讲“洋流”的概念,可分析二战期间,德军潜艇利用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偷渡这个被英军控制的海峡进出地中海,袭击盟军的案例。
应用概念阶段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能力,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学习“太阳高度角”概念时,可引用晋•傅云《歌》:“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让学生分析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是如何变化的,并讨论其科学性。
4.强化地理概念教学情境的互动性
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会有创新行为。因而在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接受知识、缺乏心理安全与自由的地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难以迸发出来的。情境教学特别强调宽松和谐学习环境的营造,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宽阔的情境中无拘无束,纵横千里,任意驰骋。
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而在情境中促进师生互动,则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在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
在情境中生生互动,形成交流合作的良好气氛。当今科学的发展日益综合化,集体的创造取代了手工业式的个人创造。因此,当个人的创新置身于创新群体中时,群体的环境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个人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使学生之间在情境中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
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至关重要,但境与人之间的互动同样重要。因为当学生和教师共同创设情境并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境界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最佳创新状态。这样学生融入情境中,而情境也因学生的加入而活。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使情境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
参考文献
[1] 高中地理(必修)Ⅰ、Ⅱ、Ⅲ 湖南教育出版社
[2] 高中地理(必修)教师教学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
一、有关地理情境体验教学
情境一词,并不是新概念。“情境”与“教学”结合在一起称“情境教学”,“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是对情境体验教学最好的一种解释,为了更好地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我们从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入手,认真组织教学结构,关注课堂教学“教”对于情境的创设,引发的“学”的体验性学习,以学生的体验和反省、感悟为组织依据,实现师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沟通。没有理论支持的实践是盲目的,情境体验教学的哲学基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间行为,充分表现了教育是一种生活需要。相关的教学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与体验理论的指导。地理情境体验教学遵循有关的理论,即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特别强调“体验”的作用。自新课改以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情境体验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我们现在来具体地进行说明,其过程表现为:创境是情境体验教学的启示;接下来才能实现感悟,它是情境体验教学的核心;然后进行的过程是生成,即情境体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后我们称之为升华,即是情境体验教学的结果。
二、有关地理情境体验教学适应性和互利性
(一)适应性
由初中学生对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兴趣,以初一、初二的学生和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来反映情境体验教学的适应性。总结我们收集的调查结果,在提到地理情境体验教学时,所得到的测试结果是:学生们都认为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教学效果好,认为素材有趣,教法有趣,氛围轻松,并表示喜欢这样的地理学习。地理教师对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评价非常好,教师有成就感。这样地理教师就能优化地理课件,并设计出新颖的地理教学,搜集到很多有趣的视频和图片等素材,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兴趣。地理教师是情境体验教学的主体,教师会积极地考虑更新更好的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想法简单易于接受,会与时俱进地走在时代的前面,实现从教学反思到理论吸取。
(二)互利性
地理课程资源概念较为宽泛,内容丰富。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利于情境的创设,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有利于实施地理课程或者实现地理课程目标。可使教学不再拘泥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为学生的体验提供源泉,在生活挖掘各式各样的地理课程资源,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情统一学习目标实现。初中地理课程的三维目标丰富了体验的内涵,不再强求科学的系统性,强调“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使学生在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地理知识结构,发展地理学科能力。地理课涵盖着广泛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愉悦地领略了各地优美的风光,从中建立、扩展地理知识体系。结合情境体验教学运用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积极影响,地理情境体验教学以生命为关注点,针对传统地理教学中的过分重视教学任务,实现寓情感于学习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将学生的幸福度放在第一位,在教学活动中综合构建教学环境要素,制定师生共同期待的目标,让学生做学习场的主人,让教材在理解和超越中重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减少了教师对课堂完全预设的成分,并通过体验来决定学生的知情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学生自主构建,有利于去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地理情境体验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优势,它是有目的地践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避免在地理教学中轻知识重情境,引导学生抓住教学内容展示中的关键内容。
三、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建议
如何进行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创境呢?首先认知矛盾是设置情境的好素材。地理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到很多有关素材,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到学生自身形成一定的有意注意;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理解,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较为真实地展示地球的概况;在地理课堂上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突破教室中教师讲授书本知识的局面,比如可以利用地图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提前布置了一个任务—熟悉校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在纸上画出平面图,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还可以在同学们的作品中选取案例进行点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以致用,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增添一些活力。利用探究的创境策略把原本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地理学科中蕴藏有丰富的地理景观和地理故事,在探究中让学生感受,易于被学生接受。地理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内容,带领学生去实地测量与调查,发展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情感。创设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提高未来公民必备的素质,树立合理的资源观,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进行地理知识的巩固。感悟是学生的心理层面上的,要实现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感悟,是学生对创设的地理情境进行的思考与感知。感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新知识的作用,在充分感受后,感受点会逐步增多,使学生的创造意识越来越强烈。营造平等对话的地理教学环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地理学习主体性,把握和捕捉到地理内容中隐含的意义,让教师与学生在情境中同步体验,让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情境创设 学习主动性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是当前地理学科改革中的一大重要举措。这种情境化教学方式从知识接受形式上就与传统方式有着本质区别。传统教学是教师将现成的知识平行地传输给学生,强迫学生将这些知识记在大脑之中,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掌握,而情境化教学则是将知识纳入一定情境下,通过情境的呈现,让学生在感受情境的过程中领略到其中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无论是从主动性还是有效性上都更胜一筹。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重视地理课堂上情境创设的策略运用。
一、以生活现象构建情境
地理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无需赘言,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早已体验得淋漓尽致。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有意义的、有实践价值的学习活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常常会表现得更加高涨。如果我们能够在地理课堂上以一些熟悉的生活现象创设情境,通过情境,将知识迁移进头脑中,再将知识反过来迁入现实生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知识就会变得更有吸引力。例如,学习太阳高度角的时候,可以通过一年中太阳光照进房间的面积大小变化引入太阳高度角的概念,也可以通过一天中影子变化长短解释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是以生活经验的形式留存在学生的头脑之中的,而在地理课堂上,以教学情境将他们同要讲的知识链接在一起,既能降低思维理解的难度,又能让学生感到能学有致用。
二、以问题构建情境
问题是最直接的能引爆思维活动的手段,课堂上,如果教师能通过一些合理的问题设置创设情境,让问题带领学生一步步踏入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情境创设方式是很不错的选择。例如,讲到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时,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一幅“非洲大陆气候分布图”,通过挂图,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非洲大陆大多数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是名副其实的“热带大陆”,但是从图中又能看出同一个纬度地区分布着不同的气候,借着这个疑问,笔者给学生提了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非洲东部有赤道经过,却依然是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反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从地图上看,撒哈拉沙漠地区三面环海,为什么却形成了干旱的沙漠气候?在这样三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思维会一步步被带入世界气候分布规律的知识范畴,而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学生会逐渐意识到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呈现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特点。最终结论的得出并非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学生自己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悟出的,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最终获取知识。
三、以漫画构建情境
在地理课堂上,漫画的应用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漫画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将一些深刻的道理以轻松有趣的图片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到夸张滑稽的漫画设计心中一乐的同时体会到漫画传达的深刻含义。因此,在地理课堂上,以漫画手段创设情境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技巧。例如,在讲到臭氧层空洞造成的环境问题时,笔者就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打着一把破伞的漫画,旁边还有文字注解:“好破的伞呀,都遮不住阳光,被晒得好痛呀!”看到这个有趣的漫画,学生立刻哈哈大笑,笑完,学生开始思考这幅漫画传达的寓意,感受到了臭氧层空洞给地球环境造成的危害。学生自然会思考接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造成臭氧层出现空洞的原因及怎样应对臭氧层空洞的问题等。试想,如果没有漫画作为情境铺设,教师上来就给学生提出以上几个问题,学生会有多浓厚的兴趣思考和探究这个问题呢?以这种轻松的漫画为手段效果完全不一样,借着漫画营造的轻松教学氛围,学生更愿意主动探究相关问题,这种主动心态下的学习活动比起被动的学习效果自然要好上很多倍。
四、以多媒体工具构建情境
越是直观的画面越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因为直观的画面是对观看者的感官造成直接刺激,不需要添加太多思维活动,观看者的注意力会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依照这个规律,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的文字知识以直观的画面呈现出来,这样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就会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因此,地理课堂上,以多媒体工具创设情境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例如,笔者讲“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时,即使教师大费口舌地给学生介绍如今的城市垃圾污染问题有多么严重,学生依然难以产生共鸣,于是讲课之前,笔者就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资料,视频中先播放了一些个人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垃圾的情景,接下来镜头再切换到一辆垃圾车来到各个垃圾箱收集垃圾的情景,然后镜头一直跟着垃圾车来到垃圾场,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堆积如山的各类生活垃圾,看到这个情景,学生已经感觉很震撼,但接下来,镜头不停地向远处拉,最后当学生看清楚整个垃圾场的时候,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当笔者告诉学生,这仅仅是人口只有三十万的小城市的生活垃圾时,学生更是感到惊异无比,这时候无需多言,学生也能感受到城市垃圾处理与防治的迫在眉睫。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的方式是希望通过画面对感官的冲击力造成对学生的思维冲击,达到加深印象和引起共鸣的目的。
情境的合理创设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大法宝,教师必须认识到情境创设在现代化地理课堂上的重要地位,努力研习创设情境的教学技巧,为地理教学活动服务。希望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地理课堂能够一改往日枯燥单调的印象,教师能够在地理课堂上给学生教授知识的同时带来欢乐,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沙国梁.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J].时代教育,2012(20).
[2]石婧婧.高中地理课堂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3(05).
【关键词】初中地理 情境教学法 运用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或学生运用教材所述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去创设相应地理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该地理事件所发生的情境之中,亲身感受地理现象,从中接受相关地理冲击,获得相关地理认识,发现和解决相关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学科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地理来源于生活,又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这就为地理教学的情境教学提供了内在需求和外在可行性。同时初中学生情感丰富强烈、思维活跃敏捷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理性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可以通过对教材和以往知识的积累,并结合老师的提问或者启发解决一些相对不是太复杂的问题。毫无疑问,情景教学法适合了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下面就结合本人地理教学过程中对情境教学法应用的体会,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把握创设思维情境的时机
1.在新课导入中创设思维情境。新课的导入,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的作用。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恰当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不恰当的导入,会使学生不易进入“角色”,也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甚至会导致整堂课教学效果欠佳。比如在讲述八年级下“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时,我先复习八年级上“黄河的治理”这一节中的黄河区域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被、自然灾害以及治理措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在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创设思维情境。巧设悬疑,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在地理课堂中尤其重要。在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上,要使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设计的引领下,有条不紊的解决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尤其重要。
3.在学生的情感共鸣处创设思维情景。地理教学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情感共鸣开始,这个时候创设好的思维情景,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珠江三角洲”一课时,我放了一首歌《春天的故事》,我问:“歌中唱的‘春天的故事’指的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任务完成的很好。
二、创设思维情境的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感思维情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看过的印象要比听过的印象更清晰和深刻,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东西更易被感知和记忆。因为电化教学能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把大量的形声教材转化为形声影像,呈现在学生视野中,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到“身临其境”的境界,从全方位、多感官调动学生的真实感,这样的教学方法加强了教师的讲授效果,强化了课本知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一课时,如果老师只是单纯的讲解课文,显然会让学生觉得十分枯燥乏味,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如,非洲干旱的土地和严重缺水地区人民生活的状态,在通过图片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的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情感得到一定的共鸣和升华。
2.利用实物教具,创设现实思维情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单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与新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在创设思维情景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这样才能做到化难为易。
3.利用问题设问,创设问题思维情境。教学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实际上教学就是一个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常言道,学始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授知识冲突,或由于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产生障碍,从而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提问。例如,在讲授“气候”时,可设问;为何一年有四季?在讲授“天气”时,为何有冷热、晴雨现象?让学生处于一环扣一环的问题之中,在问题中解决问题。这就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师生互动也能顺利的进行。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寻找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从思想上真正的认识到初中地理并非完全是“副科”,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此同时,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只要我们老师敢想,敢创新,就一定能开辟新课程的教学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