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双碳”工作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绿色转型也正在加速驶入“快车道”,与之匹配的绿色金融体系亟待建立完善。今天,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七聚焦“构建支持"双碳"战略的绿色金融体系”这个话题,多位嘉宾认为,该体系的构建需要从打造完整的分类、披露和法律框架,引导和规范资金进入,共建绿色金融市场。
图说:多位嘉宾为“构建支持‘双碳’战略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言献策 采访对象提供
正研究制定完善绿色金融的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机遇,但现在也面临很大挑战,需要统筹用好价格型和非价格型工具。他表示,价格型工具中最典型的是碳定价工具,包括碳税、碳排放权市场形成的价格,也包括其他税费类工具或补贴类工具。非价格型工具,可以分为宏观的节能降碳目标如“3060”目标及各行业碳减排目标、财税政策支持工具、货币金融政策工具、信息披露等。
他表示,要强化对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分析,及时加以调整,完善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的标准,强化市场主体的信息披露和认证评估。“当前这也是我们下大力气正在做的,包括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的标准,现在正在研究制定,希望能够尽快发布转型金融的标准,包括煤电、钢铁、建筑建材、农业转型金融的标准,用好中欧共同分类目录中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标准。”他说。
商行须支持电力钢铁等行业向低碳转型
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则认为,目前电力、钢铁、化工、建筑、交通是上海碳减排压力比较大的几个行业。“商业银行必须发挥资金优势,加大力度支持这些行业向低碳转型,融资需求要有碳溢价,相当于比较低的成本激励相应的市场主体加大这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他说。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董事长钱文挥表示,随着世界人口及粮食需求的增长,“三农”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量还会进一步上升,加速推进“三农”领域的减排固碳意义非常重要。他指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农发行的绿色贷款余额超过两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68%,占全行贷款余额的近1/4。累计发行绿色820.2亿元人民币、5亿欧元,支持的绿色项目共计节约标准煤1400余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2700余万吨,节水约1.8亿吨,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表示,绿色金融要真正落地,大前提是要有明确的规制。上海自贸区未来十年最需要进行的尝试之一,就是制定绿色金融相关的规制。他建议,以上海自贸区作为一个典范或者典型,把绿色金融的评估体系进行试验并确立。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