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随着“宅经济”的热潮消退,厨房小家电市场的增长逐渐回归理性。厨房小家电在疫情期间的爆发式需求超越预期,这也是因为“宅经济”的火热所导致,居家生活催生了“宅经济”的火热,美食、健康、厨房以及个护小家电需求短时间内非常高涨,带动了厨房小家电市场的火热。
2023年618厨房小家电品类零售额
据奥维云网(AVC)综合渠道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618厨房小家电品类(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豆浆机、破壁机、搅拌机、榨汁机、电水壶、煎烤机(电饼铛、电热烧烤炉、多功能锅)、电蒸炖锅、养生壶、多功能锅、空气炸锅、台式单功能烤箱)共计14品类零售额25.2亿元,同比-19.3%;零售量1116万台,同比-16.5%;均价226元,同比-3.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实,对小家电行业来说,近三年的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当然也经历了惊心动魄。疫情初期,2020年小家电线上市场规模达366亿元,同比增长9.4%。然而仅过了一年时间,小家电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2022年国内包括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豆浆机、破壁机等在内的13个厨房小家电品类零售量为22049万台,同比下降12.7%。
厨房小家电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精品厨房小家电产品将成为未来一大趋势。随着Z时代消费群体的崛起,对小家电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特别是更多种类的新型小家电产品以及更多更加精细化的产品,这对整个小家电行业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比如酸奶机、养生壶,还有露营的卡式炉、电烤锅、户外电源等等,这些小家电产品的精细程度远比厨房家电的众多要多很多。
厨房小家电将更加智能化,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线上”操作的使用习惯。大家电在拥抱智能的同时,小家电产品也在追求智能和家居互联互通。比如拥有智能化程序,能实现一键烹饪的厨房小家电,还有能接入ioT的设备,能通过手机控制的小家电等等,智能化必将成为未来推动小家电产品发展的驱动力之一。
另外是厨房小家电产品多样化,包括产品种类多样化、功能多样化。随着小家电产品不断增多,功能也更加细化,就拿扫地机器人来说,有扫地机、拖地机、扫拖一体机,饮水机还分为养生壶、咖啡机、奶茶机等等,厨房小家电产品种类丰富的同时也变得更加细化。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小家电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
小家电行业处于调整阶段。
据奥维云网(AVC)传统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22年厨房小家电(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豆浆机、破壁机、搅拌机、榨汁机、电水壶、煎烤机、养生壶、电蒸炖锅、台式单功能烤箱、空气炸锅)共计13个品类零售额520.3亿元,同比下降6.7%;零售量22049万台,同比下降12.7%。
其中,线上市场零售额386.0亿元,同比下降2.9%;线下市场零售额134.3亿元,同比下降16.0%,但线上线下的零售均价分别提升了4.5%和9.7%。
头豹研究院认为,疫情居家时代的到来将厨房小家电的销量推向了一个高峰。但由于疫情的持续影响,居民消费意愿有所削弱,叠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和产品迭代趋缓等因素,行业自2021年出现负增长,步入调整阶段。
回顾近些年行业发展,2016-2019年是行业增长红利期,在电商红利及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的推动下,中国厨房小家电线上渗透率提高,带动销量与销售额快速增长。从产品品类看,锅煲类和电动类是厨房小家电消费的主要类目
2020年,受疫情影响,"宅经济"增长加速。厨房小家电销售量依然维持高速增长。然而,随着疫情对居民消费意愿的削弱以及厨房小家电同质化问题对行业的影响,叠加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因素,导致终端销量下滑。
从销售数据来看,2016年-2021年,中国厨房小家电销量分别为2.06亿台、2.19亿台、2.33亿台、2.67亿台、2.74亿台、2.37亿台,2021年销量明显下滑。
而销售额下滑则要早一年。2016年-2021年,中国厨房小家电市场销售额分别为558亿元、607亿元、652亿元、664亿元、598亿元、513亿元。
2023年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强化居民理性的消费观念,第一季度厨房小家电市场整体需求走低。厨房小家电全渠道零售额144.6亿元,同比下滑8.0%,零售量6788万台,同比下滑1.5%。豆浆机、榨汁机等品类逆势增长系社交电商平台迅速发展,抖音电商、专业电商成为品牌聚焦点,2023占比增至17.4%、44.7%。空气炸锅品类规模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均价。
随着智能化的进一步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购买智能家居设备,使得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呈现高速增长,预计渗透率也将不断提升。
虽然欧美是海外最大的小家电市场,但北美市场趋于成熟,当地消费者的小家电平均拥有量已超过3个。而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量空间,而亚洲地区则具备较高的发展潜力。
《2023-2028年中国小家电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